close
我喜歡篆刻,

小時後在蘇州的街上看見一家印章舖子,

做觀光客生意的,

挑好自己的生肖印紐,想好要師父刻啥字,

十多分鐘師父就當場交貨了.....(反觀我自己刻印,每回都是大工程,真慚愧...)

那時候,石頭便宜的不得了,

興致來了,我就買了石頭跟刻刀,回飯店刻了大半夜,好容易把自己名字的反字搞定,

那顆印章到現在我還保留著,刻刀到現在也還在用.....

轉眼間過了好幾年,大三那年才有機會找到老師,真正的入門學刻印.....

就此踏上不歸路也~~~~~哈哈哈!

網路上難得有篆刻的消息,

了不起就是已經日漸稀少的印石、壽山石在某拍賣會上創下天價....

前一陣子,因為2008北京奧運的LOGO乃是採篆刻精神設計的....也才見報了一兩次.....

這些消息對我來說真是彌足珍貴!

很怕不摘錄下來,以後就沒有了..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趙冰專欄》 篆刻印章市場陡然生溫

今年伊始,有百年曆史的西泠印社旗下的西泠拍賣公司,推出其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篆刻藝術專場“犀象印萃”。全場800余方印全部出自近現代名家之手,成交率達98.7%,拍賣總標的600多萬元,成交額超過1300萬元。


一方由前西泠印社副社長,著名篆刻家方介堪專門為張大千所刻的 “瀟湘畫樓”印章,以99萬元的價格成交。消息所及,藝術品市場中風聲驟起,引起各界藝術品愛好者與收藏家對印章價值的重新定奪。人們在披襟當風之際也不禁思索:這陣風緣何而起?


筆者認為,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自翰海拍賣公司敲響第一槌以來,經過十數年的發展歷程,期間各類藝術品相繼輪番出現門類熱潮。如初始的明清瓷器熱,紫砂壺熱, 古玉熱,宋元瓷熱,書畫熱,銅佛像熱……當這些品種循環過後,市場根據自在的規律,必然有尋求新的熱點要求:你方唱罷,輪誰登場?


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:相關藝術品市場的人士都感覺到,現在中國藝術品市場已顯嚴重資源不足,藝術品拍賣業面臨重新洗牌的局勢,一部分將被市場淘汰出 局。拍賣業的朋友跟我說,北京註冊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已有百家之多,而實際在運行的僅三、四十家。這些公司也因物源不足,摸不到新的脈點而苦撐不 下。在這當兒,一些有戰略遠見的拍賣公司力圖開辟新的市場資源,在傳統藝術門類的篆刻印章方面,西泠拍賣公司正逢其時,找到了切入點,結果一炮走紅。


最近,有些喜愛藝術品的朋友也隨著時下的熱點,轉而注重這一塊,相聚時常常相詢征求看法。筆者往往謹就所知的篆刻印章的歷史和自身經歷的回顧,粗淺地作一些回應,也想借此機會給予有志于收藏、投資、愛好此類藝術品的人士提供一些意見,以資參考。


明清兩朝,文人雅士在幾百年內把中國的印章藝術推到了頂峰,無論是在藝術表現形式,還是在運用材質方面,都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。因此在當時就備受世人的重視與眷顧,風潮所及為一時之盛。僅以田黃石為例,在明清之際就有 “一兩田黃十兩金”之說,到了清末民初此風更盛,竟有“千金買田黃”直至“萬金買田黃”的例子。


不幸的是,在之後大半個世紀裡,由於戰亂與動亂,這門藝術品中的一株奇葩,一直處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尷尬境地。80年代初期,隨著改革開放和藝術品市場的恢復,人們懵懵懂懂開始意識到這方面的收藏價值,隨之也就有了田黃“價等黃金”之說。雖說比明清之際已經掉價十倍,但真正出手購買者仍寥寥無幾,直至90年代初期還處在"冷寂" 狀態。筆者在94年逛深圳文物商店時,見到一塊清代篆刻名家徐三庚所作寸半見方的白芙蓉石微刻《陋室銘》印章,標價僅3600元,還可以打折,但無人問津。時至今日,品相、名頭相當的印章,售價當在4-5萬元左右。以此推想未來十年的漲幅,大略可知。


進入2007年,篆刻印章市場經過漫長沉寂,剛剛顯出風生水起之勢。鑒遠知來,筆者認為其發展前景必然看好。股市裡有一種說法:橫有多長,豎有多高。此論推及藝術品市場的潮起潮落,也應大抵如此吧!對有意投資、收藏藝術品人士來說,此時“革命”尚未為遲。(完)


(作者為太原理工大學考古及藝術鑒賞教授。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以上引用自http://cnt.reuters.com/article/specialEvents2/idCNTChina-6932007102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uji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